越剧海报沪苏浙闽12团32戏35场2015上海嘉年华盛宴

昨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烟雨青瓷》在上海越剧院的逸夫舞台上落幕,这标志着2015年上海越剧嘉年华的启动。为了庆祝上海越剧院60周年纪念,这次嘉年华汇聚了沪苏浙闽12个剧团,共32台剧目和35场演出,为观众带来了盛大的戏曲盛宴。这不仅是对上海“戏码头”地位的一次展示,也凸显了文化产业在商业化进程中的尝试。

作为国有院团与民营演出公司联合举办的大型活动,《牡丹亭》、《孔雀东南飞》、《玉蜻蜓》等经典作品,以及《春琴传》的现代改编,都吸引了一大批戏迷前来观看。但市场容量是否能够消化如此大量同类产品,是业内人士们持续关注的话题。

嘉年华策划人许霈霖表示:“从商业风险角度考虑,市场容量决定了产品数量,但文化产业并不纯粹是商业,有时候我们需要‘倒逼’市场,助其扩充容量。”他强调,大规模演出的形成了规模效应,而没有出现预期中票房竞争的“自相残杀”。

上海被认为是越剧发祥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著名的越劇團隊在这里并存,不仅催生出了多种流派,还孕育出了许多艺术巨匠,如吴凤花、吴素英和陈飞培。他们通过长时间在上海表演,不断磨练技艺,并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此次嘉年华期间,绍兴小百花越劇團與杭州越劇院等多個劇團都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其中《甄嬛》的20場連續演出特別受歡迎。由於票房分成机制,使得各方共同承担风险,从而促使创作和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此外,這種模式也激励了更多戲曲團隊參與,並且提升了他們創作時選擇合適市場作品、挑選有潛力的主角和配角的人才。

福建芳華越劇團因為主辦方包辦惯例提供启动资金只有同类活动十分之一之低,他们成功利用这种创新模式,在短時間內賣斷兩周内售罄,並決定增加場次。而对于公益演出,本届嘉年华采用政府补贴、基层团购以及居民买票“三合一”的方式,即10元至15元人民币定价,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从而维持良好的秩序,同时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分配到的票券。

总体来说,此次2015年的上海越劇嘉年華不僅展示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更显示了文化产业如何通过创新运营模式与市场规律相结合,以达到既可盈利又能为观众带来满意体验的双赢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从创作到表演,再到后续社区文化活动,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界对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的一份坚定决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