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80后教师冯磊,江苏大学几乎无人不晓。这位在大学生中矢志推广传统戏曲文化的年轻教师,从最初的不被人理解,到成为校园颇有名气的“越剧哥”,走过不同寻常的四年。满腔热情唱越剧出生在山城重庆的冯磊,小的时候只是在电视节目中接触过戏曲。本科在四川大学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他,和表演系的同学住在一栋宿舍,逐渐走进戏剧的世界。2005年来到江苏大学工作时,冯磊对戏曲的认知和表演水平与同龄人已经不在一个层次。由于川渝方言和吴越方言发音有近似之处,来到江苏大学后,冯磊满腔热情唱起了越剧,他学尹派小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江苏大学2004级学生票友周锐。周锐从小受爷爷影响,对京剧很感兴趣,他曾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青年组一等奖。但周锐只有一个,而他决心要更进一步,在年轻人群中推广戲劇文化。他完善自身校园推广戲劇计划,因为很多年轻人对这种贴着老年文化标签の戲劇艺术毫无兴趣,当他拿着戲曲道具走在校园的时候,一些师生纷纷投来不解和好奇의目光。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产生了开设《戏曲鉴赏》选修课想法,并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以便加强理论水平。他取得了硕士论文《中国戏曲德育功能研究》,并陆续发表论文,为开课奠定坚实基础。在2010年的底部,《高校》打通了开课第一关,现在这个课程已经列入江苏大学大學生的素质教育中心教学计划,其中三位授课老师也齐备,可以于今年9月见面。
"开课授徒"受热捧当2010年的研究生文艺汇演时,他首次登台表演,与本校研究生王彝静合作越剧《十八相送》,受到学生们好评。此后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戏曲文化塑造多个形象,如许仙、贾宝玉、周瑜、沙漠王子等。他根据越剧改编了一段歌赞江大作为校庆献礼,以此增加知名度参加学院活动如“传统文化节”、“毕业晚会”,他的要求是提供一些感兴趣于戏曲艺术的小伙伴曹冬、鲍钰就是这样发现出来的一个班级。
现在几个学员已有显著进步,他们说,“我们虽然不是舞台上的真正‘超级英雄’,但通过学习我们也能体验一下那份激动与自豪。”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了解更多关于国粹的问题,并且能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得国粹更加普及化。“我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技能,”他们说,“因为它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而对于那些开始加入这门课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开始,他们可以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历史悠久但却充满活力的古代艺术。而对于那些一直支持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也是他们辛勤付出的成果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始终鼓励他的家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事业成就。而最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一点: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也依然有人愿意去维护并传承这种古老而珍贵的情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