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烟雨青瓷》在上海越剧院的逸夫舞台上落幕,这标志着2015年上海越剧嘉年华的隆重开幕。为了庆祝上海越剧院60周年成立,沪苏浙闽12个剧团共推出了32个精彩表演,共计35场盛大演出。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各家剧团的实力,也凸显了上海作为“戏码头”的重要地位。
在这个由国有院团与民营演出公司共同策划的大型文化盛会中,每一场表演都吸引了无数戏迷前来观看。从经典名作《牡丹亭》、《孔雀东南飞》、《玉蜻蜓》到现代流行作品《春琴传》,嘉年华提供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选项。但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上海市场是否能在一个月内消化超过3万张同类型票房票券?
嘉年华策划人许霈霖认为,从商业风险角度考虑,市场容量决定了产品数量,但文化产业并不完全是商业行为,有时候需要通过这样的活动“倒逼”市场,让其扩充容量。实际上,这次大规模演出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票房“自相残杀”,反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作为越剧发祥地,上海曾经拥有十几个同时进行的越剧团队,在这里发展出了众多流派和艺术大家,如今这份盛况仍让许多戏曲爱好者怀念不已。上海越劇院院长李莉强调,只有不断举办演出、磨练艺人、培养观众才能使得越劇保持生机勃勃。她指出,如果减少演出次数和观众知晓度降低,将会造成恶性循环,而去年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绍兴小百花越劇團成立初期,就明确要在上海市场站稳脚跟,他们坚持每年来沪进行巡回表演,并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在这次嘉年华中,她们领衔主角成了-ticket guarantee。此外,由于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率,大部分费用将通过票房收入支付,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合理高效。
福建芳华 越 剧 团 团 长 黄 国 庆坦言,全体成员从福建前往 上海 的路费就达到六七万元人民币,但由于没有保底措施,他不得不承担运营风险。不过,由于 Shanghai 演 出 市 场 的 规 范 运 营 和 合 理 利 益 分 配,他能够获得较高分成,并决定增加更多的表演机会。他表示:“这是市场力量,是我们艺术魅力的体现。”
此外,对于公益性的社区文化活动而言,不仅可以增进公众对于不同种类戏曲之间差异认识,而且还能促进更广泛范围内的人群参与到戏曲文化中去。这也为未来戏曲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即便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只要有一些有效的手段,一些地区或许能够实现戏曲艺术事业的一番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