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历史剧《烟雨青瓷》在上海越剧院的逸夫舞台上落幕,这标志着2015年上海越剧嘉年华的隆重开幕。为了庆祝上海越剧院60周年成立,沪苏浙闽12个剧团共推出了32个精彩表演,共计35场盛大演出,这是近几年来参演数量最多、阵容最为豪华的越剧盛会,也凸显了上海作为“戏码头”的重要地位。这次文化盛事不仅是国有院团与民营公司合作的一次尝试,而且也展现了文化产业在商业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对于市场容量是否能够承载如此大量同一类型的票房问题,嘉年华策划人许霈霖表示:“从商业风险角度考虑,我们需要‘倒逼’市场,让其扩充容量,而这次的大规模演出并没有导致票房竞争过于激烈。”他强调,“戏曲艺术的魅力在于观众愿意为真正精品买单。”
此外,他还指出:“通过票房分成和利益共享,不仅促进了各方积极参与,还提高了创作质量和选择性。”这种模式打破传统包办制,让每个人都有更多动机去确保成功。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虽然成立初期面临诸多挑战,但他们坚持每年的上海巡回演出,并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7年前杭州越剧院首次来沪时,他们依然没有气馁,每隔一年就集体到上海进行16台大戏的连续排练,并且取得了盈余。此次嘉年华中,他们再一次受到热烈欢迎。
而福建芳华越剧团则因其主演王君安扮演《玉蜻蜓》的精彩表现,以及柳永等其他作品,在两周内售罄,使得他们决定增加更多场次。这一切都是因为市场力量和艺术魅力的共同作用,使得观众愿意为优秀作品付费购买门票。
此外,为提升公益活动效果,一些社区和学校举行专场表演,以便更好地将文化深入基层,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公平性的售票制度。在这样的努力下,《挑山女人》原本计划5场公益表演,最终增至8场,因为社区居民对高质量节目有很高兴趣,因此积极购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