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舞台美术的布景与道具仿佛是知识的化身静静地讲述着千年文化的故事

这些布景和道具,不仅仅是戏剧演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

越剧布景在40年代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与表演风格相吻合的各种样式,为越剧舞美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建国以后,越剧艺术创作水平大为提高,舞美设计也更上一层楼。布景样式,在写意、写实和虚实结合的基础上,又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写实型布景,以写实产生意境的手法,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西厢记》、《红楼梦》等。

虚实结合型布景,一种是小装置(从40年代样式化装置发展而来),省略其他,由观众想象全局,如《三看御妹》、《李翠英》等。另一种是大小装置相结合,如《祥林嫂》、《北地王》、《金山战鼓》等。

中性和特性的布景,在吸收话剧表现方法后,加以糅合而产生,如《瑞云》、《三夫人》、《汉文皇后》等。

装饰性布景,在守旧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创造,如《盘夫索夫》、《打金枝》的传统装饰性质。

借鉴民间艺术风格的布景,把特定环境与装饰性糅为一体,如剪纸、皮影艺术手法运用于《白蛇传》,具有较强民间韵味。

越剧道具,从砌末到现代化,其演变历程不短。最初的是日常生活用具,小歌班后期及绍兴文戏时期,则模仿京剧、绍劇,并由检场人管理。此外,还有私房行头,有些主要演员还自备宝剑、折扇等小道具。

随着改革开放,这些道具得到了进一步改良,使其更加适应女演员使用,同时也采用了生活用品或仿真制作。此外,还出现了兼职主管道具的人物,他们开始向王生记家具店租用红木家具,或去旧货店购买生活用品。

对于特殊需要的道具,他们按图样到灯彩店定做,或由专职制作人员制作。这类人员通过翻模脱胎、篾扎纸糊、立粉彩绘、刻花裱托等工艺技法,将各式各样的道品制成如酒杯、花瓶龙王神像辇车宫灯宫扇古代辇车鸟叫声雨声风声雷声枪声马蹄声等,都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在音响效果方面,从模拟声音到仿真效果,再到利用录音机录制声音或复制现成录音素材并进行剪辑加工,最终实现所需效果。这一切都使得越剧成为了一部集音乐、小品、高潮情节于一体的大戏,而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在舞台美术还是在音效处理,都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心灵世界。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