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河畔,道路宽广,环境清幽,是临安市民享受闲暇时光的理想之地。自去月以来,每当晚风轻拂过河岸,那灯火辉煌的夜景与悠扬的越剧声响交织在一起,使得临安老年大学越剧团“百姓大舞台”成为了众多观众停留和欣赏的地方。据了解,“百姓大舞台”始建于4月14日,其演出成员中年龄最长者已达83岁。这座舞台不仅由越剧团成员精心准备并上演完整场折子戏,还鼓励现场观众参与到表演中来,这种互动方式深受市民喜爱。
此次首秀一经上映,便在朋友圈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和点赞。越剧与黄梅戏一直是临安居民偏好的传统艺术形式。在过去,当村里举办庆典或欢庆佳节时,邀请专业戏班前来表演是常态。而现在,有许多退休人员也乐于展现自己的才华。此外,每年的老年大学招生季节里,越剧班总是人满为患。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振兴越剧艺术,老年大学成立了专门的越剧团,并在雷威乐园搭建了“百姓大舞台”,定期进行义务公益演出。该首场公益演出即在苕溪河畔举行,为此,一切从排练到准备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次活动吸引了一些来自秋韵艺术团以及老年大学的学员加入,与原有成员共同打造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节目,从经典如《十八相送》、《送凤冠》,到黄梅戏中的《海滩别》、《仙女散花》,再到豫剧中的《花木兰》等,以及独家创作的《临安处处是美景》,每一段都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及积极分享至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网友们纷纷转发点赞,让“百姓大舞台”的消息迅速流传开来。
这些热情好客的人群对待每一次表演总是一往无前的,他们不仅会提前占据良好位置,更会主动向报幕人提出想要登台唱歌的情愿,只要提前告知,就能尽情体验那份站在舞台上的快感。不幸的是,由于太多人的参与需求,不少希望登场的人不得不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
杨大姐这样描述自己曾经的情形:“我们常常带着小音箱,在苕溪边或廊桥上自娱自乐,但条件简陋,而且声音效果也不佳。当知道‘百姓大舞台’搭建起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赶过去,那么完善又欢迎我们的环境终于让我们可以真正享受在台上的唱歌体验。”
尽管这个由61岁以上高龄者的队伍组成,即使其中最长寿者已经83岁,却依旧能够维持相当高水平,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参与排练,并且多年来活跃于送戏下乡项目中。但由于资金有限,他们必须亲手购买必要的地道服装;面对远离家乡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的情况,也没有抱怨只是一直坚守;晚餐解决方案则完全靠他们自己携带干粮匆匆吃完就去上场。
对于这种艰苦但充满热情工作的一贯态度,无数看客被深深感动,而口碑也因此而提升。“百姓大舞台”的设立标志着这一传统艺术从流动式向固定式发展,这为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以便更频繁地将丰富多彩的戏曲盛宴带给广泛渴望它们的大众今年,该团还计划推出了新编三部作品:《颠倒姻缘》、《碧玉簪》、《珊瑚情》,预计将陆续在“百士 大 舞 台”以及其他地方展示给人们观看。而对于为什么这么努力付出呢?只有简单而坚定的回答:“因为这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乐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