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贶,浙江磐安的传奇女性,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在越剧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947年5月,她在这个世界上睁开了双眼,并在1965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越剧表演班。她不仅是一名国家一级演员,更是位有着无数学生粉丝的小学老师。在她的一生中,她一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越剧艺术家,其中许多人如陈辉玲、黄依群等,都曾是她的得力助手。
在校期间,她亲自指导学生们诵读《拾玉镯》、《陈三两》、《打金枝》、《九斤姑娘》等经典剧目,这些作品至今仍然作为浙江艺校教材,被后来的师生们所传承。而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教材,其原因就在于她的细腻入微、玲珑剔透的手法,让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都活跃起来。
除了教学,陈天贶还积极参与舞台实践。她曾参加多场戏曲比赛,一次又一次地为观众带来震撼与感动。在1980年的省属剧团会演中,她荣获了一等奖;同年,又在全省专业剧团青年演员会演中再次获得了一等奖。到了1989年,在全省戏剧中年演员精英大奖赛上,她以“艺术教育优秀表演奖”结尾,这份荣誉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心意。
媒体对她的赞誉也从未停止过,《浙江广播电视报》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她的形象,而《会刊》的报道则赞扬了她对《拾玉镯》的精湛表现。甚至连《戏文》杂志也专门为她撰写了多篇文章,用来描绘这位辛勤园丁背后的丰富情感和深邃内心。
1999年的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上,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浙江艺术学校和小百花越剧团特别举办了一场由陈天贶主导的“艺术教学专场”,这场活动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更令人振奋的是,她出版的论文《论越剧新流派产生》,获得了全国中等教育论文三等奖。这一切都证明,无论是在舞台还是书页之间,陈天贶都是那样的灿烂而璀璨,是我们永远怀念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