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越剧团展现越剧十姐妹流派联唱精彩

在1956年元月,西安市越剧团以原上海新新越剧团为基础,并与其他16个文艺团体合作,组建了这个新的戏曲集体。高剑琳担任团长,而许瑞春则是副团长。此时,该剧团共有100多名演职人员,其中包括各行当齐全的阵容。其中一些著名的演员如高剑琳、小生;许瑞春、老生;姚月红、花旦;曹玉珍、花旦等都加入了这个大家庭。而编剧和导演方面,也有韩义、江上青等人贡献他们的才华。

1956年,这支队伍凭借《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在陕西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中获得了一等奖,不仅如此,还在舞台美术和音乐方面也获得了相同荣誉。在这次表演中,高剑琳饰演梁山伯而获一等奖,曹玉珍饰演祝英台同样获奖,而许瑞春饰演祝公远也获得了此殊荣。

随后,这个劇團在1959年進京表現,並且成功吸引到了周恩来、朱德及陈毅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在1964年,它們的一部作品《杨立贝》獲得了陕西省现代戲調演一等獎。这個劇團不僅支持西北地区建设,也曾巡迴至北京、山西、山东、新疆和四川等地进行表現。

20世纪60年代初期,该團还因其优秀表现被授予全国先进集体和“三八”红旗单位称号。不过,由于政治原因,该劇團後來遭到解散。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它又重新恢复建制并继续活跃于舞台上。

由于長期生活於北方地區,這個劇團受到北方戲曲藝術影響,因此它們所扮出的大量經典作品,如《紅梅記》、《三滴血》、《雙青天》、《紅珠女》,廣泛吸收秦腔豫劇京劇川劇等地方戲種精華,使得越劇更加丰富多彩。30多年的時間裡,他們共製作150多齣不同的戲碼,其中很多成為他們歷久弥新不朽的傳統佳作,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秦香蓮》、《寶玉與黛玉》(改編自《紅樓夢》的角色),以及其他許多經典之作,都深受觀眾喜愛並廣為傳唱。

1980年代初,此剧团因创作神话题材大型戏码《红珠女》,由胡佩娣主角张明芬主唱,以其独特风格赢得广泛赞誉。此外,他们还创作了一些庆祝友好城市交流活动的小品,比如1979年的《阿倍仲麻吕》,這是一部慶祝西安市與日本奈良結為友好城市而創作的專題節目,並獲得當時日本觀眾的一致好評。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個歷史悠久的越剧团最终在1988年宣布撤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