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越剧有了第一批越剧本科班演员他们会有怎样的未来

今年是越剧进上海100周年,就在这个6月,上海戏剧学院越剧本科班即将毕业,正式走上舞台。他们将是上海越剧舞台上的“第十代”演员,也是百年越剧历史上,第一批“大学本科生”。

这个由20名学生组成的“越剧本科班”也开创了全国地方戏的历史。作为全国地方剧种唯一的十年一贯本科学生,这个班由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联合培养,被看作寄予越剧希望的新生一代,因此备受关注。

《红楼梦》剧照。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这群新生代究竟会在剧种未来担任怎样的角色?即将从学校进入剧团的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培养和发展?

日前,上海的众多业内专家、戏曲前辈及相关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们聚在一起,举行了一个“戏曲新生代的‘角色’——首届越剧本科班的教学、创作和未来发展”研讨会。研讨会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上海越剧院、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承办。会上,大家共同为这群毕业生举行了一次发展之路的谋划和讨论,同时也对面向当代的戏曲演员培养模式提出了探讨。

《花中君子》剧照

学校和剧院联合培养,毕业前已巡演6个城市

2013年9月,20名学生通过择优录取和普通高考,从上海戏校越剧班毕业考入本科班,成为了越剧历史上第一批大学本科生。

六年的中专学习加上四年的大学学习,这批学生接受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和上海越剧院的联合培养。不仅有戏校和戏曲学院的老师悉心授课,上海越剧院副院长钱惠丽也负责了教育培训工作,包括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等30多位名家参与了教学。

《家》剧照

“我们是根据现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根据未来演员的培养要求,来努力打造越剧新生代的。”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副院长黄暾炜介绍说。

经过十年系统、规范的学习,十年间,这群形象气质颇佳,充满活力的年轻演员,已经传承了数十出折子戏和多台经典剧目,并且形成了一支行当流派传承整齐的队伍。

就在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和剧院特地为他们策划推出了一次毕业巡回演出。巡演剧目挑选了越剧经典《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男女合演名剧《家》、《花中君子》四台完整大戏。三个月内,学生们不仅在宁波、温州、余姚、南通、常州江浙五地巡演,并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进行了毕业公演。

6个城市,24场演出,让很多越剧观众认识了他们,并为之欣喜,在上海,甚至有不少戏迷连续追剧四天并津津乐道。

《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专家们也对越剧本科班的演出和人才情况颇感欣喜。很多专家都提出,希望这群年轻人毕业进团后能继续保持完整的队伍,在越剧院成立一个青年团。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郭宇则提出,越剧本科班和昆五班较为成功的办学经验值得总结:“这两个班都是剧团和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我觉得应该作为一种经验值得总结和传承,这一点非常重要。”

意外惊艳的毕业作品《十二角色》,越剧有了一群会“创作”的新人

而早在上个月,由这群越剧本科班学生自己创作演出的毕业作品《十二角色》,就以让人意外甚至惊艳的演出,让所有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十二角色》剧照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想象,这群以女生为主的年轻越剧演员,如何能够脱离戏曲传统程式,抛开越剧擅长抒情缠绵的特点,把一部以对话思辨为主的西方电影《十二怒汉》改编成越剧演出。

但最后,充满当代感的舞台呈现,准确并且清晰的人物塑造,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辨追问,以及丰富的流派唱腔表演,这个完全由同学自我创作的《十二角色》,让人看到了这群年轻人活跃的艺术创造力,真诚的艺术表达,也感受到了未来越剧舞台的某种可能。

而创作这部当代越剧作为毕业大戏,缘起于上戏田蔓莎教授独创的《角色创造》课程。作为曾经两度获得梅花奖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总结了很多自己在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成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十二角色》中,主演8号陪审员的徐派小生王婉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说,自己在全剧创作和三年课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收获:“从最早的身体、呼吸训练到后来的个人的戏曲舞蹈、个人小戏,再到《十二角色》的片段排练,一步步加大难度,我们在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创作的方法,而且还学习怎样去做导演,去编曲。”

《十二角色》剧照

“尤其《十二角色》创作对我是全新的体验。我除了要克服外形上的不足,还要摒弃已习以为常的舒适表演套路,将现代的动作和表演化入戏曲程式的手法中,这个戏的创作给我很多困惑,但也因此成为收获。”

田蔓莎坦言,事实上,这个课程对她而言也是一次戏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验。“其实我们以前也没有学过怎么去创造角色。我们的老师会教给我们很多技能技巧,但我们也没有学过如何运用技巧和程式创造角色。”在课程的设置前期,学校也曾经尝试过用话剧的训练方法,但最后话剧的导师气跑了,学生也不上课。“后来我发现,戏曲演员的角色创造,其实有很多需要特别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从毕业创作的课程发展为一出完整的作品,《十二角色》与以往任何一次创作方法都不同,同学们自选剧本、自选角色,每个人都全程参与,并且至少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田蔓莎希望遵从这样的创作思想:“是越剧,不是老越剧,不是老越剧,一定是越剧。”在她看来,大学生,应该要学会创造,同时也要有海纳百川的学习态度。

《十二角色》剧照

专家们都对这一全新的戏曲演员培养课程表示赞赏。戏曲学院老院长徐幸捷希望能把这门课编成教材,在戏曲学院保留下来。而上戏教授张仲年则提出,“这个课程是很重要的创新。它把越剧乃至戏曲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和现代艺术教学进行了结合。”

而对于这群即将走上舞台拥抱观众的年轻人而言,不管是多年来的技艺苦练和剧目传承,还是角色的创造和观念的解放,这十年的学习已然结束,他们即将拥抱的,是自己、也是越剧的未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