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越剧演员生平从京韵到越调的音色女王

徐玉兰:越剧音色女王的生平故事

在浙江省黄岩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中,1938年9月,一位名叫徐玉兰的女孩诞生了。她将以后的生命都献给了越剧,这是一种源远流长、富有特色的中国戏曲艺术。徐玉兰从小就对音乐和舞蹈充满热情,她的祖籍正是越剧发源的地方。

1955年,16岁的徐玉兰考入了浙江越剧团,当了一名演员。在那里,她学习如何用声音和表情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她的师傅教会她如何控制自己的嗓子,使每个字都能发出不同的韵味,让听众沉醉于她的表演中。

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徐玉兰饰演了许多主角角色,比如《秦香莲》中的陈世美、《碧玉簪》中的王玉林等。她不仅在电视上表现出色,还参与编导工作,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精彩节目。她的作品包括《巧遇》、《公媳俩》、《试媳》,这些都是结合现代题材与传统戏曲元素的一次尝试。

1980年,徐玉兰加入了浙江电视台,从事戏曲电视剧的编导工作。这一转变为她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她执导了一系列现代题材的戏曲电视剧,如《等媳妇》、《新霞》、《一张招工表》等,这些作品不仅受到了观众青睐,也赢得了一系列奖项。

其中,《看错人头》的甬剧轻喜版获得1984年浙江省优秀戏曲片奖,而《江南女儿情》的改编版则荣获1994年全国第二届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并且她本人还获得了一些个人成就奖项。这一切都证明了徐玉兰作为一个艺术家,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除了现代题材之外,徐玉蘭也擅长古装题材,她曾执导过《竹外桃花》(获1987年“星光杯”三等奖)、越剧连续剧《别亦难》(获1993年度全国戏曲电视进取奖)以及黄梅戏连续剧《赊官》(获三等奖)。这些作品展现了她对不同风格与时期内容进行创新的能力,以及对传统艺术形式深刻理解与尊重。

此外,她还撰写过一些文章,如《浅谈电视戲曲的藝術特性與改革》(刊登於北京廣播學院學報),這篇文章在1987年的中央電視台與北京廣播學院文編系聯合舉辦的大型研討會上獲得高度評價。此外,她還寫過另一篇文章—— 《衝破舞台框架,發揮電視特長》(刊登於戲文)。

为了纪念她对中国影视行业贡献巨大,在1991年和1995年分别被授予“全国戲曲電視藝術貢獻獎”及“最佳導演獎”。这一切让人们认识到,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当代,都有一位名叫郭福英(原误称为郭福英)的女性,用她的声音和智慧,为我们留下无数难忘瞬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