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正初(1892-1955),一位杰出的越剧演员与教师,生于浙江嵊县逵溪村。他的原名是振初,在私塾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在21岁时,他进入小歌班学习,并专攻小生角色。当他来到上海开始职业生涯后,他的唱腔风格发生了转变,开始演绎老生的角色。
1923年8月10日,他与张子和、一枝梅、刘锡霖等人在乐意楼共同表演。这场表演不仅展现了他的严谨态度,也体现出了对观众的尊重。他认为:“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不严肃对待演出,便是不尊重衣食父母。”童正初身材魁梧,目大有神,嗓音宏亮,而且擅长唱做兼备。他善于运用传统的唱调,为表现人物增添了一层深度。例如,在扮演《妻党同恶报》中的员外一角时,当家破人亡后的悲痛情景中,与饰演儿媳的张雪芳凄美对唱,全台都感受到了悲伤。
艺术上,童正初勇于探索和创新。他曾认真研究汪笑侬先生创作的《马前泼水》中的二六板唱腔,并将其融入自己作品《休妻》的表演中。此外,他对于周信芳先生的艺术也怀有极大的敬仰,每当天蟾舞台上排练周信芳主导的小派剧如《斩经堂》、《坐楼刺惜》,他总会千方百计地抽身前往后台观看,以便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和理解这些精妙之处。周信芳也曾欣赏过童正初独特的人物塑造,从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除了在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之外,童正初还担任过永乐越剧团的班主,以及女子越剧训练班出新越艺社社长。在这期间,他培养并指导了20多位学生。晚年,他在上海市戏曲学校的大师座教研室执教,同时整理并传承了一系列传统剧目。当他去世时,不仅来自越剧界的人士前来悼念,还包括了他的好友周信芳先生,这样的盛情表示了人们对他的崇高评价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