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的越剧之声回响在心田

光泽县越剧团的风华:从流落到复兴,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在1952年的那一年,京剧、越剧、杭剧等不同戏曲种类的艺人们被命运带到了水吉县。正是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共同组成了建新京越剧团。在1956年6月,当水吉县宣告撤销时,这支艺术家们又迁徙到了光泽县,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光泽县越剧团。邢银灿成为了他们第一任的团长。

初创之年,条件艰苦,生活充满挑战。演员们不仅要精通戏曲,更要学会了砍柴和种菜,以解决日常所需。而利用旧木料搭建起简陋的小屋,即便是住宿,也是一项艰巨任务。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不懈地探索和创新。

从1957年至1963年间,是这支队伍的一个黄金时期。这期间,全体演职员达到了100多人。此后,他们成功上演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真假驸马》、《红楼梦》、《碧玉簪》、《百花公主》、《梁祝》以及《红楼夜审》,并且在广东、上海、武汉及九江、南昌等地进行了巡回演出。

然而,在1964年之后,一场新的浪潮席卷而来。当时,他们尝试移植上述古典剧目,以及创作了如《江姐》、《刘胡兰》、《九命沉冤》、《山乡风云》及《红灯记》的现代戏,使得这支队伍再次焕发活力。

直到1966年的某一天,这个曾经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最终也被历史洪流吞噬。然而,在1979年的5月份,当历史给予他们一次机会的时候,这些幸存下来的艺人们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经过十年的磨难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重生的一条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革新挖潜,将过往积累的心血注入到新的工作中,并自制道具,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这些经典之作。而1980年的夏天,那部由张文华和许国荣合作编排的现代戏《这不是小事》,不仅在福建省第四届戏曲现代戏会演中脱颖而出,也成为了他们追求艺术创新的一大胜利。

综上所述,从流落于水吉县开始,再经过几番波折,最终抵达今天,我们可以看清光泽县越剧团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但同时也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地方——一个故事,它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我们讲述了关于追求卓越与不屈不挠精神永恒存在的人生篇章。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