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北地王哭庙徐玉兰演绎情感共鸣

光泽县越剧团:从建新到复兴的传奇历程

1952年,随着战后的社会重建,京剧、越剧、杭剧等不同剧种的戏班在水吉县流落。经过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众多艺术家们联合组成了建新京越剧团。在1956年6月,当水吉县被撤销后,这支团队迁移到了光泽县,并更名为光泽县越剧团。邢银灿荣任首任团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迎来了一个辉煌发展时期。

尽管初创时期条件艰苦,演职员们要么艺事兼职,要么上山砍柴或下地种菜来维持生活,他们还是用心筹备,将旧木料堆砌成简陋的住宿设施。直到1957至1963年的这段时间,全体成员达到了100余人,是该团历史上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内,他们精心整理并上演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真假驸马》、《红楼梦》、《碧玉簪》、《百花公主》、《梁祝》以及《红楼夜审》,并且成功举行了多次巡回演出,从广东到上海,再到武汉及九江、南昌等地。

然而,不久之后,该团便开始尝试现代化转型。在1964年起,它们不仅继续演绎传统佳作,还推出了如《江姐》、《刘胡兰》、《九命沉冤》和《山乡风云》的现代戏曲。此外,《红灯记》的改编也成为他们努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1966年,该公司遭遇重大变故,被迫停业。但是,这段艰难岁月并未摧毁他们对艺术追求的热情与坚持。当1979年5月,一群怀揣梦想的人重新聚集起来,将过去十年的磨难转化为奋进力量,最终使得光泽县越剧团得以恢复。

通过不断革新挖潜,以及修旧利废,他们自制道具,并重新排练了传统经典,如《红楼梦》和《碧玉簪》,展现出一股令人振奋的活力。1980年代初,他们甚至还创作了一部现代话题性的作品——张文华和许国荣合作打造的《这不是小事》,参加了福建省第四届戏曲现代戏会演。这部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凸显了他们对创新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坚定决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