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3日的成都,一场名为《融》的川、越精品折子戏欣赏晚会,让当地的观众深感新奇,奔走相告。那一晚,上海越剧明星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与四川省川剧院的崔光丽、何伶两位“梅花奖”得主同台交流演出。如同这场演出的名字那样,四川和上海、川剧和越剧,再次互相学习,互相交融在一起。
越剧深受川剧恩泽
越剧艺人们常说,越劇有兩位奶娘,一位是話劇,一位是昆曲。但著名越劇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又說,如果在早年能看到川劇,越劇必將又多一位奶娘。事實上,這一百年的百岁小孩從有着三百年的歷史的川劇吮吸過豐富的奶汁。很少有人知道,更是一些经典之作,如《情探》,就是改编自 川剧。
海纳百川的上海越剧,对于这些恩泽表示了无限感激。在1959年,那些来自上海的一批演员集体入蜀学习与演出近两个月,他们向 川励学了《李亚仙》等大戏以及25出小戏、40余套基本功。回上海后,这些经典被改编成了更适合自己的作品,比如《李娃传》,成为流传广泛的范、傅流派代表剧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又有一批演员再次踏上了学习之路,并把一些 川励作品改编成了 越励,如赵志刚主演的是 《武松杀嫂》;而钱惠丽主演的是根据 川励和昆曲 演出本改编的大作—— 《玉簪记》。如今,这种互动正在继续,不仅让 越励得到新的活力,也使得 四游增加了更多精彩元素。
此外,还有一段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当一个叫做崔光丽的人,在观看了一场由钱惠丽饰演贾宝玉的小品后,她不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她想尝试一下,在自己擅长的地界——舞台上的旦角角色中扮一个贾宝玉。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这是对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美好友谊的一个展现。而且,她也认为,如果将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比如可以将宝玉这个角色进行180度转身,从僵尸变回正常状态,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加震撼观众的心灵。
总结来说,这场由两个地区最优秀的人才共同参与并展示他们各自所掌握技艺的一次盛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大型盛举,它不仅加深了两者的理解与合作,同时也促进了每一种独特风格之间不断丰富和完善。此事引起巨大反响,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种跨界合作带来的力量,以及它如何提升整个艺术世界层面的气息。(摘自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