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3日的成都,一场名为《融》的川、越精品折子戏欣赏晚会,让当地的观众深感新奇,奔走相告。那一晚,上海越剧院的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三位“梅花奖”得主,与四川省川剧院的崔光丽、何伶两位“梅花奖”得主共同上台演出。如同这场演出的名字一样,四川和上海、川剧和越剧,再次互相学习,互相交融在一起。
越剧深受川剧恩泽
越剧艺人们常说,越剧有两位奶娘,一位是话剧,一位是昆曲。但著名越劇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又说,如果在早年能看到 川劇,那么 越劇必将多一位奶娘。事实上,這100岁多年的 越劇,从有着300年历史的 川劇吮吸过丰富的奶汁。很少有人知道,《情探》就是改编自 川劇。这部经典作品被拍成 越劇电影,也成为傅派艺术的一部分。
海纳百川的上海 越 剧,对于来自 四川 的美妙声音充满了好奇与热爱。1959年,当时的一批 上海 越 剧明星们集体入 四川 学习与演出近两个月,他们向 川 劇学习了《李亚仙》等大戏以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40余套基本功。在回 上海 后,这些精彩绝伦的大师们,将这些知识带回并用以创作更多新的作品,如《李娃传》,它流传广泛,被认为是范、傅流派代表作品之一。
90年代初期,又有一群艺人从前往 四州 学习,并把那里的 《武松杀嫂》改编成了他们自己的版本。而钱惠丽和陈颖主演的 《玉簪记》,则是在借鉴了两种不同的传统后而诞生的。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逐渐成熟魅力的 越 剧,它不仅仅是一个舞台上的故事,而是一段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情谜。
对话中,有这样的对话:“我也要尝试扮演宝玉。”看完《红楼梦》,四川省 川 劇院梅花奖得主崔光丽难抑激动之情。她虽然专攻旦角,但看完钱惠丽饰演贾宝玉之后,她竟然想要在她的舞台上再次扮这个角色。“这种音乐和服装真是太美了,我想以后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这些元素。”
两个艺术形式之间交情深厚
多年来,这个名旦一直都非常喜欢 上海 的 趈 剧,不仅对那里古老但仍然活跃着许多传奇人物的地方了解透彻,而且对于那些独特而又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也有着无尽的赞赏。她还特别喜欢赵志刚等其他几个著名的人物,每一次听到他们唱歌或表演,就像听到了别样的天籁之音。不过她也觉得,如果能够将一些本土特色加进去,比如如果宝玉惊闻林妹妹去世,然后转身180度再做僵尸,那么效果可能会更佳。
下半年的某个时候,崔光丽计划带着她个人专场到达 上海,同时,她还希望引进赵志刚主 演 的 一版 《红楼梦》到 成都 让当地观众欣赏不同版本的话语。(记者 张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