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昌县文化馆将回乡越剧艺人组成姊妹班,馆长吕家振委托新昌中学教师林丁为艺术指导,为她们排演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越剧作品,如《信陵公子》、《玉面狼》,这些戏曲不仅展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还融入了新的思想内容。随后,剧团又改编了《皇帝与妓女》,在地区会演中大放异彩,获得了高度评价并赢得奖项,这标志着他们被正式命名为新昌越剧实验剧团。林丁老师不仅担任剧团的团长和编导,也从新中调进来,加强了文化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这一时期的演员们,如黄香娟、叶笑笑,他们以独特的风格呈现了一系列受欢迎的小品,如《何文秀》、《梁祝》、《杨乃武与小白菜》,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成功让前省长周建人对其赞赏有加,并邀请他们到杭州公演。
1959年,由于某些原因,新昌越剧实验剧团被调往宁波进行改组,更名为宁波地区越剧团。然而,在1962年,当地政府决定重建新昌县的越剧团,这一次选择作为戏校学生出道的人员,他们虽然年龄较轻,但充满活力和学习欲望,使得他们迅速进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不断推出了新的作品,如改编版的《红色宣传员》,在宁波地区会演中脱颖而出,并且还被选送参加浙江省现代戏会演。这一时期,不仅涌现了一批新的青年才俊如蒋雪芹、陈明明、罗水娟,而且也产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比如《谢瑶环》、《双阳公主》、《王昭君》等。
但就在这个发展良好的历史节点上,“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导致一切向左转,一切文化活动都停止,无数优秀人才也因此遭到了迫害,最终导致该越劇團解体。
1977年,在社会环境逐渐平静下来之后,该地域再次恢复成立一个新的 越劇團,並招募回來一些青年藝術家,其中包括蒋雪芹等人。此後,再次舉辦戲曲活動並培養更多優秀藝術家,以提高整體質量。此時還吸引進入高中生的王玲君、吴秋芹、陈秀英等多位少女加入劇團,這無疑為未來提供了更廣闊的人才储备平台。
1979年的春天,那部改编自古典小说《水滸传》的经典之作——“钗头凤”,在一次重要的会演上获得巨大的荣誉,并且由上海市艺术研究所特别邀请赴上海进行公开表演。那场盛况空前的表演甚至吸引了全市各界的大腕齐聚一堂,对此感到赞赏和好奇的人士纷纷前来观摩并就此召开座谈会议,用这样的方式高举起山村里的金凤凰。但遗憾的是,此后的岁月里,这个曾经闪耀过希望光芒的地方,又不得不再次失去那份属于它的一切。而这段历史,被许多后来的研究者视为一种悲壮又美丽的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