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源远流长新昌越剧团绽放古韵华章

1950年新昌县文化馆将回乡越剧艺人聚集成姊妹班,馆长吕家振委托新昌中学教师林丁担任艺术指导,为她们精心排演了《信陵公子》、《玉面狼》等配合时代精神的新越剧。随后,他们还创作了《皇帝与妓女》,在地区会演中大获成功,并因此被命名为新昌越剧实验剧团。林丁不仅成为团长兼编导,还从新中调至剧团,他的这一举措被视为文化人与传统艺人的合作典范。该剧团拥有众多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如黄香娟和叶笑笑,以及经典戏目如《何文秀》、《梁祝》、《杨乃武与小白菜》。其中,《杨乃武》的表演曾获得省长周建人的高度赞赏,并在杭州公演。

1959年,该团被调往宁波进行改组,成立了宁波地区越剧团。在1962年的重组中,新的新昌越剧团以戏校学生为主体,尽管年龄较轻,但他们充满活力且进步迅速。在1964年的宁波地区会演上,他们凭借改编版的《红色宣传员》的独特表现赢得了冠军,并有幸参加浙江省现代戏会 演。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新的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和作品,如《谢瑶环》、《双阳公主》以及《王昭君》,其中蒋雪芹、陈明明、罗水娟等人才崭露头角。不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剧团也遭到了解散。

1977年,当地政府决定恢复并重建该剧团,并邀请一些青年艺术家如蒋雪芹重新加入。此后,又招收了一批高中女生包括王玲君、吴秋芹、陈秀英,以提高队伍素质。在1979年的会演上,《钗头凤》的杰出表现赢得了奖项,这使得上海市艺术研究所特邀其到上海进行公 演,其卓绝之处甚至吸引了全市各界人士围观并召开座谈会议,将其誉称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凰”。然而,不久之后,这个梦想又因为政治原因而被迫解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