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风舞台戏班的记忆中,初见的是一群小歌班艺人,他们的故事始于1939年初,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小科班。周鸿升先生是这场艺术之旅的开端,他带领着这个团队在“串红台”后,不断壮大阵容。在1940年,周先生率领着春风舞台到浙江地区演出,租用了两艘船只,每年在嘉兴、嘉善、南浔、菱湖、平望和盛泽等水路码头的小戏馆和庙台上表演,同时偶尔也会进驻杭州的振兴国货商场戏院。
为了迎合当地观众的喜好,他们采用男女混演,并且还兼顾京剧,以武戏为主。他们常常上演一系列剧目,如《红鬃烈马》、《文武香球》、《剖肚验花》、《沉香扇》、《血手印》、《贩马记》、《二度梅》、《巾帼英雄》和《红流镜》,总共有近百出不同的剧目。
那个时候,我最敬佩的是头肩小生吴素芳,她11岁就开始从艺,并师承了名伶一枝梅。她功底扎实,文武双全,在杭州、嘉兴和湖州等地都被誉为“金刚钻”小生,她的一时英名让人难以忘怀。遗憾的是,她很早就因为不幸去世,而筱鸿升老师则因她而擢升成为头肩小生。
除了吴素芳,还有许多其他著名角色,比如花旦周艳琴、梁素琴、高艳琴以及薛莺;老生周玲芳蒋鸿鳌;武生朱顺庆;小丑筱世昌王鸿英,以及大面王鸿芳老旦王鸿姣等。这群人的名字像星辰一样璀璨,对我影响深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风舞台经历了分合离合,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初改建成友好姐妹越剧团,这个团体继续传承着越剧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我对这些艺术家的敬仰之情永远不会消逝,因为他们不仅是我的导师,也是我心中的永恒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