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一台汇聚萌娃与老人的越剧专场在长宁区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火热上演,稚童的率真演唱与老人的俏丽扮相让人惊艳,台下座无虚席。
观众林阿姨越看越欢喜,“小朋友小归小,唱得蛮像样的,太好白相了”。长宁社区常乐越剧队指导教师朱敏认为:“老少同台既能加强娃娃对戏曲的热情,也能让老人焕发青春。”
稚童表演萌翻全场
一曲《打金枝》拉开了“姹紫嫣红总是春”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春越剧专场的序幕,两个娃娃一口气驾驭八种流派,令人啧啧称奇。之后,7岁的吴振豪以梁祝选段《送花楼会》萌翻全场。吴振豪表示非常喜欢和大人们一起表演,“之前都和小朋友一起表演,但是今天演的这场更好,有那么多大人。反正能在那么多人面前唱越剧就好开心”。
登台者中年纪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12岁,他们主要来自静安区文化馆的越剧小花班。
为了能召集孩子在正月初六上台,小花班负责人王佩珍与小花班指导老师朱敏等费了好些心思。“正好碰到寒假春节档期,不少孩子的家庭都有旅游计划。”朱敏介绍,“我们老师和家长一一沟通,好在他们相当支持,有的家庭为了演出甚至提前返沪或放弃外出计划。”
萌娃正在演出
天山社区常乐越剧队正在演出
自掏腰包买戏服
7名表演者来自天山社区常乐越剧队。队长季根娣献演《湖滨惜别》,年近70岁的她退休后痴迷越剧,“音乐旋律多好听呀,扮相显年轻,看着就老欢喜的,越唱心情越好”。值得一提的是,她和表演者蒋根娣都是带病演出,怕耽搁整体演出计划,两人并没有打退堂鼓。
为了这次新春公益演出,队员还自掏腰包采购服装。蒋根娣称,要演出好看专业,戏服肯定要讲究品质,“有些衣服在淘宝上买,也有专程赶到浙江去采购的”。
该团队共有26名成员,年龄在65-70岁之间。很多老人住在静安、徐汇、普陀,因为对于越剧的痴迷让他们甘之若饴奔波训练、排戏。
萌娃正在演出
搭台推广戏曲
指导老师朱敏透露,演出发起者虽然是常乐越剧队,但她们大方地把舞台让给娃娃,12个节目都由孩子撑起,占到整场演出的2/3。
“正好是寒假,我们要给小朋友创造上台的机会。”季根娣指出,“我当初就想光是我们自己唱越剧还不够,为何不利用这次新春汇演将越剧向娃娃推广?和朱敏老师商量以后,她一口答应帮我们‘牵线搭桥’。”
朱敏特别欣赏这样的演出形式,“老的能在孩子的身上找到青春、做好表率,小的能够学习长辈的表演优点”。
小花班负责人王佩珍认为,如今学习越剧的孩子数量不及以前多,所以更要多为好苗子搭设适合他们的舞台,培养他们尽快成长。“‘抓住’他们就能‘抓住’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庭的社会关系,这样的影响力将慢慢扩大。”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