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贵和施小琴在1998年创作了越剧《范蠡救子》。这部作品讲述了越王灭吴后,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于齐国陶山的故事。在那里,他经商致富,被尊称为“陶朱公”。然而,范蠡有三个儿子,他们的性格各异,但都未能成为好儿子。
大儿子随父亲辛勤工作,对钱财非常节省;二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在外经营生意,却忘记了义气和贪图利益;三儿子的生活却是沉迷于玩乐,不务正业。由于父母疏忽教养,这三个孩子都没有变成值得依靠的人物。
当楚国发生三年的大饥荒时,二公子被商人鲍利所利用,以为可以从中获利,便囤积粮食。这让范蠡感到不安,因为他知道不能欺骗民众,也不能违背法律。他立即写信给二公子,让他放弃囤积粮食,并迅速返回家乡。但当信件到达时,二公子已经因为哄抬粮价而激怒灾民,被告发给朝廷,最终被捕面临处决的命运。
这个消息传回家中,全家都感到震惊。范蠡预料到最糟糕的情况将会发生,因此决定采取行动。他写了一封书信,将重金交由三儿带去楚国寻找老朋友庄生的帮助来救出自己的第二个儿子。
庄生是一位深受楚国重视的谋士,当他收到了范蠡的书简后,他立刻理解了情形。他用所有自己拥有的金钱购买粮食,并以第二个儿子的名义将其运往灾区,以此来赈济饥民并平息他们的情绪。这一举动既解决了饥荒问题,也赢得了人们对他的赞誉,最终上书请求朝廷宽恕罪责。尽管如此,由于第三个孩子无法改恶扬善,而是继续追求不良行为,最终招致更多麻烦。在庄生的再次提醒下,大公子的错误才被揭露,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在这一系列事件之后,大公子的过错终于暴露无遗,最终遭到了严厉惩罚。而在这整个过程中,第一、二、三三个孩子都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他们明白了钱财如同刀剑一样既能够救人也可能杀人,同时也如同水一样既能载舟又能覆舟。大哥和弟弟们因此变得更加警觉,而对于这些血泪苦难事件中的教训,他们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