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拜寿越剧李璐彦与钱惠丽的当代情缘

在1982年,顾锡东创作了越剧作品《五女拜寿》,这部剧曾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代表作。1984年,它被改编为电影,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这部戏曲电影不仅在观众中获得了热烈欢迎,也赢得了第五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的殊荣。《五女拜寿》成为了越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而言,这部作品就如同北京人艺的《茶馆》一样,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部影片通过精湛的手法塑造出丰富的人物形象,冲突激烈、迭起,让观众难以忘怀。它传达了一种深厚的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以及孔孟之道和伦常孝道。在家庭这一单位的小农经济制度下,家本位思想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与深厚的文化根基相结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家庭秩序是塑造个人美德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一个核心纽带。

儒家的仁爱教育强调亲子之爱,然后扩展到处理社会关系,因此外在空间对于家庭成员生活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反映了家庭的地位象征;二方面,它维系着长幼尊卑的伦理秩序;三方面,它完善个体内心世界,而个体内心世界又促进外在空间建设。而当外在空间发达时,个体内心却可能萎缩。尽管表面上看似富贵满堂,但这样的环境里也充斥着嫌贫爱富和排挤,不公平的情绪。

要维持家族成员间良好关系,就必须双向度地实现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情感,而不是单向度。如果没有这种双向情感,即便血缘至亲,也会变成一盘散沙,最终导致解体。在这个过程中,被抛弃的小生意三春和丫鬟翠云找到了一种方式来缝补这些裂痕,他们通过自身找到一种美好的价值观——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戏曲电影《五女拜寿》的成功,在于它既保留了原有的戏曲魅力,又融入了现代视觉语言,使其更具吸引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戏曲与电影之间开始疏远,但新世纪以来,以商业为导向的大众娱乐市场重新焕发活力,这也给予戲曲電影再次展现自己的机会。虽然现在很难保证戲曲電影能正常上映,但仍有大量乡村地区对此类作品保持热情,每次放映都能吸引大量观众,这说明即使主流市场无法重复播放,《五女拜寿》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只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寻找新的触动点。此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历史记忆中的情感链条去唤醒这种地方性的潜力,为戏曲电影开启新的篇章提供思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