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舞美设计之父南式仁:艺术家徐玉兰的卓越贡献
在中国传统戏曲领域,尤其是越剧艺术中,有一位名叫南式仁的人,他以其非凡的舞台布景设计和雕塑艺术而闻名于世。1915年出生于浙江乐清,南式仁的父亲早逝,他自小便面临着艰难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凭借自己的坚韧与天赋,从小学徒成长为了一位杰出的民间雕塑、彩绘专家。
1955年,经浙江省文化局推荐,南式仁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浙江美术学院)的民间美术研究组,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专业教育的道路。随后,在1956年的夏季,他被调入浙江越剧团担任舞美设计工作。此时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现,无论是古装戏中的宫闱轩宇、亭榭楼台、屏风画栏还是现代戏中的山田水屋、花草林木,都表现出了他的高超技艺。他不仅对布景设计有深刻理解,还擅长于舞台脸谱、古人服饰、兵器造型和民俗图案等多方面内容。
除了舞台布景外,南式仁还是一位业余泥塑家的热衷者。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如《武松·打虎》、《武松·鸳鸯楼》、《武松·飞云浦》以及《盖叫天武松艺术形象》,均受到高度评价,并曾收录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大型文献《浙江民间艺术》中。
1958年底,当时尚未普及的手持投影幻灯技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接受了试用这一新技术探索任务,与团内灯光组紧密合作,不断进行实验,最终成功地将彩色油墨涂抹到玻璃上,以手指刮划或毛笔勾勒绘制出各种场景。这项技术革新的成果,对提高演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100多个剧团,为后来的更多表演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和提升。
通过这段简短而精彩的地理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徐玉兰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于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事物——音乐与诗歌,以及这些事物如何通过特定的媒介体——如音响设备来传递给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然而,这个故事背后的历史性意味远远超过这些简单的事实,它揭示了一种无声语言,即那些让我们心灵振动的事情;它讲述的是一种关于过去但又充满活力的东西,它使得我们的记忆变得如此丰富,使得我们的梦想变得如此真切。而所有这些,都归功于一个人的智慧与努力,那就是徐玉兰。她用她的声音去唤醒人们的心灵,用她的故事去激发人们的情感,用她那无尽的热情去点亮人们生活中的每一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