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乐清出生的南式仁,1915年至1978年间活跃于舞美设计和绘景领域,他的艺术生涯始于14岁从叔父那里学艺,并在16岁时外出谋生。历经25年的实践,南式仁成为了民间雕塑、彩绘专家。他不仅擅长雕塑和彩绘,还精通纸扎、彩灯装饰以及祠堂、庙宇的装饰工作。
1955年,南式仁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浙江美术学院)的民间美术研究组,专注于雕塑。次年,他被调入浙江越剧团担任舞美设计工作。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布景,其中无论是古装戏中的宫闱轩宇、亭榭楼台、屏风画栏还是现代戏中的山田水屋、花草林木,都展现出了正确的透视效果、高层次感强烈的立体感,以及鲜明对比色的色彩处理。
除了布景设计之外,南式仁还对舞台脸谱、古人服饰、兵器造型以及民俗图案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业余时间,他还喜欢从事泥塑创作,其作品如《武松·打虎》、《武松·鸳鸯楼》、《武松·飞云浦》及《盖叫天武松艺术形象》,均为精品,并曾收录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浙江民间艺术》等书籍中。
1958年底至1959年夏,一项革命性的实验任务落在了他的身上:使用变形格与手指等工具将油墨涂抹到玻璃上,以实现夜晚演出的投影幻灯效果。这项技术终于在半年的努力后成功完成,被广泛应用全省乃至全国100多个剧团学习,为提升舞台上的景物造型艺术效果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