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效,浙江浦江人,以男小生身份闻名于越剧界。1933年9月,他在金华中学初中毕业后,便在1950年1月加入了金华地委文工团。随着文工团的整编,他于1952年5月被调入浙江越剧团,为解放后首批的越剧男演员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他曾主演多部经典作品,如《罗汉钱》中的李小晚、《未婚妻》中的大刚、《两兄弟》中的丁有宝,以及《五姑娘》中的徐阿天和《麒麟带》中的姚麒麟等。
他在1954年的戏曲作品《盘夫》中,率先采用同腔异调方法,这一创新至今仍是解决男女角色对唱难题的重要手段。他以其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声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并被誉为“歌声如诗”的高超艺术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评价与认可,但也面临过不公正待遇。在1961年5月,他成为浙江艺术学校的一名教师,并指导越剧班级,与学生们共同探索戏曲艺术。粉碎“四人帮”之后,1977年与王颐玲合作演出现代话剧《金绣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演员不断追求新潮流和艺术发展的心态。
1978年,他参与省文化局组建的《祥林嫂》的演出队伍,扮演贺老六这一角色。此外,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不仅教导了数百名学生,还为多个艺校设计并创作近60部音乐剧目,其中包括上虞越剧团的《金殿赐鸩》及诸暨越剧团的《月光谣》,均获得省级表彰。这份对于培养新一代艺人的投入与贡献,是田成效作为一位教育者和传承者的又一次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