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东农村的深处,佃户黄大良因无法偿还地主的债务,将妻子春宝娘以一百元大洋卖给了三十里外的李秀才。春宝娘随即与丈夫和儿子分离,来到李家。尽管她在那里劳作并养育了李家的孩子秋宝,但她的生活依旧充满苦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得知自己患有重病,并请求回到自己的家庭,但却被拒之门外。
春宝娘悲痛欲绝,她只好带着年幼的儿子再次踏上旅程,寻找丈夫。她终于找到他,但发现他已经过世,只留下了一堆黄土作为遗体。她不仅失去了爱人,还失去了唯一的心头肉——他们共同生下的儿子。
这段悲惨的人生经历最终成为了越剧《为奴隶的母亲》的故事背景。这部作品由上海少壮越剧团于1957年首演,它通过对这一家庭悲剧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贫困、疾病和无助。这场演出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的深刻痛苦,也引起了公众对于社会正义问题的大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