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辉煌的时代,越剧走上了成熟与发展的道路,那个被称作[四工调]时期,是一段充满创新的历史。这个时期标志着女子越剧的兴起,它不仅解决了唱腔问题,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艺术新境界的大门。女演员们,在琴师的悉心指导下,不断尝试和创新,最终吸收了京剧[西皮]等多种唱腔元素,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四工调]。
这套调式以定弦低音6—3为特点,使得女演员的声音更加清晰、流畅,从而展现出一种清丽脱俗、悦耳动听的美感。它的一大特色就是节奏活泼明快,旋律质朴自然,让人感觉既亲切又优雅。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演员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和姚水娟,他们都以自身独特的声音和风格,为越剧增添了无限魅力。
施银花以其严谨的情感表达和圆润的声音赢得了观众的心,她在哭腔中的表现尤为深情动人。而姚水娟则以咬字坚实、发音响亮著称,她那种紧并且安排的小小变化,使她的演唱显得特别生动。
到了这个阶段,越剧已经开始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小腔”的运用也更加精细,这为后来的尺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时期板式更丰富,有慢板、中板、快板等,还有各种起调和哭腔,每一种都能让曲子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音乐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过门这一方面,它们变得更加华丽多变,对于整个曲目的氛围营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配乐则更多地采用戏曲及民间小曲,如“柳青娘”、“小开门”等,以及民间传统歌谣,这些都增加了越剧音乐的丰富性。而打击乐部分,则保持着古老传统,小锣、小鼓、小铃伴随着每一个过门,每一次尾声,都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繁华都市中的一次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