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其历史悠久而又精彩纷呈。从20世纪初期在浙江嵊县诞生,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见的一切。在最初,它的形式简单,只有笃鼓和檀板伴奏,被称为“的笃班”或“小歌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吸收了绍剧和京剧的元素,在上海展现出新的魅力,并被称为绍兴文戏。
到了1923年,“文武女班”的成立标志着越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那时主要是由女性演员组成,他们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龙凤锁》等著名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心。抗战期间,“女班”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有著名演员如姚水娟、筱丹桂、尹桂芳等,他们不仅提升了越剧艺术水平,也开创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越剧唱腔不断丰富,其中金芝堂创造出了“落地唱书调”,施银花则首创了“四工调”。上世纪40年代前期,袁雪芬和范瑞娟分别创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调腔”和“弦下腔”,这些都成为后来主流乐队中的重要部分。而袁雪芬对越剧进行改革,对于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越剧史上充满辉煌,如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以及王文娟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影响巨大。她们都是当时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越剧已经是全国第二大剧种之一,并且在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一代演员如茅威涛、钱惠丽、单仰萍等,不断打破传统界限,为现代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而浙江的小百花团和上海的红楼团也因其独特风格受到广泛赞誉。浙江越劇團則以坚持男女合演及拍攝電視劇而聞名。(摘自《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