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热闹氛围中,越剧《甄嬛》再次登场,它的票房火爆如同去年的盛况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即便如此,这部作品似乎并未能够为其他院团带来直接的“示范”效应。
《甄嬛》的成功可以追溯到其吸引力的原创故事和年轻演员们精彩纷呈的表演。上本由上海越剧院最年轻一代青年演员群体担纲,而下本则推出“示范传承版”,由王志萍、钱惠丽、黄慧、陈颖等中生代越剧明星领衔出演。这两部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少女初入宫廷遭遇爱情与人生磨难故事线。
从青涩走向成熟,戏剧冲突激烈,更注重人物心理深层刻画,使得角色发展成为观众期待的大戏。而这也是上海越剧院建院60年来首次推出的连台本戏。
尽管《甄嬛》(下本)尚未正式公演,但各地演出订单已应接不暇。市场导向为先不得不承认,越剧《甄嬛》的票房火爆得益于原作知名度,以及电视剧《甄嬛》热播所带来的影响力。不过,这样的红火现象是否有普遍意义,则是另一个问题。
沪上资深戏曲经纪人许霈霖认为,《甄嬛》的火爆证明了贴近观众的戏依然可以赢得观众,这就是它的普遍意义。但对于是否产生示范效应,让更多院团在创作时天平有所倾斜,则显得有些乐观。在当前环境下,即便票房成功,也难以支撑起日常开支,因此院团在创作中要顾及各个方面。
此次中国越剧节上,有好几部以院团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为题材的作品展现,不仅对当地政府而言重要,对于创新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然而,无论如何,在获奖这一点上,对于院团和演员来说,是证明自身价值、确定“江湖地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