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西厢记·琴心》是袁派唱腔的经典,莺莺从红娘“小姐,你试猜呀!”起板,开头四句这般唱来:“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那梵王宫殿夜鸣钟?”莺莺隔墙听音,猜了四次不中,最终听清是张生的琴,更懂了张生的心:“他曲未终,我意已通,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感怀一曲断肠夜,知音千古此心同,在无声之中。”唱词来自七百多年前王实甫的原作,但经过删削调整,却又简洁明快而不失诗情曲韵。《西厢记》是第六才子书,让黛玉目不转睛、爱不释手。但一般人若仅靠阅读,不可能有她那般醉心。此正是在那质朴细腻、含蓄醇浓的袁派唱腔中,使黛玉的心头爱成了妇孺流传的调子。1943年袁雪芬演出《香妃》,首创了“尺调”,这种唱腔最能描绘人物深沉微妙的心境,便成为越剧新主腔融入各流派;袁派更孕育出了几个新的流派。
故有业内行家评道:“这一个调的出现,将发展一个剧种。”浙江剡溪小戏虽简单,却将才子佳人的戏演得光彩夺目。在昆曲式微时期,她却从昆曲残红碎绿中采集越剧春花秋叶。她请昆曲名家饰音编舞,使越剧表演规范化、格调清新化、品位雅致化,从贫穷姐妹走向艺术自由。
学艺初成,她在杭州两年后到上海,一路搭乌篷船,与马樟花合作迅速成名,但三年后马樟花去世,这位人称“闪电小生”的姑娘再次闪现于世。她与其他姐妹改革越剧,将《祝福》改编为《祥林嫂》,并在风雪中打动无数观众,被誉为越剧新记程碑。
改革成就主要来自吸收昆曲和话剧营养,从昆曲承继精致、高雅唯美主义,从话剧吸收写实逼真现实主义两者融于经典作品、经典唱段;在传统古典戏里呈外蕴内,在现实生活戏里反之。我曾多次访谈八旬高龄的老人,她思路清晰,对往事如橙色鲜明,有着对自己座右铭“清白做人认真唱戏”的坚持。
但面对今朝困境、新戲乏善可陈及人才青黄问题,她提倡不断改革。此情此景仿佛脑海中的水调歌头——剡水出伶女,如今我亦想问苍穹:何须繁华洋场,只为了此情钟?遍走凋零姊妹,看尽电闪逝去,无奈半掩英台泪,为新后正当红之痛。在香妃恨与山河恋间寻觅尺腔宗,而幕开新纪,对苍穹抬手擎杖,是何等刚烈的人生态度!艺术如蜿蜒水路,当走至文化哲学巅峰,便能成为一代大师。这关乎文化素养,但更关乎道德素质与文化自觉。而袁雪芬超越艺术层面,上升至文化哲学层面,因此她的艺术精髓启迪未来昭示永恒。白雪消融成春水,即使过去,也留下叮咚的声音——这是越劇未来应有的声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