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雅仙:越剧旦角流派的创始人,深化对越剧艺术的理解与探索。她的演艺生涯从15岁入陶叶剧团科班学戏开始,后随袁雪芬领衔的大来剧场,为其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唱腔风格。在玉兰剧团期间,她与徐玉兰搭档,以悲旦著称,并在1950年组织合作越剧团。通过长期艺术实践和不断创造,她基于嗓音条件和擅长悲剧特点,在继承“袁派”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唱腔技巧,最终建立了“戚派”。戚雅仙的唱腔以朴实流畅、深沉含蓄为特点,其音域虽不宽,但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旋律魅力,使得“戚派”唱腔简而不繁,不事花哨,通俗易学且丰富多彩。
邓颖超同志曾赞扬:“戚雅仙的唱腔虽然简单,却又动听又美。”她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作欢快明朗的情感,如《婚姻曲》所显现。她在甩腔方面也有特色,即在最后三字运用独有的音调和润腊法,使得每一段都有着鲜明的声音印记。
戚派还以平稳旋律中出现下行小六度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声闻名,这种技巧使语调更加强烈,同时渲染出更多的情感层次。如《血手印》中的[尺调清板],“你不问情由开口骂”,展现了一种凄切哀怨的气息,而《龙凤花烛》的[尺调慢板]则通过四季衣更换表达母女离别之情,让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
至今,“戚派”仍然影响着越劇界,其传人包括周雅琴、朱祝芬等众多杰出的演员,他们各自带着不同的风格,将这股艺术传统推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