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3年的岁月里,上海越剧院迎来了诸多精彩的演出活动。1月1日,浙江嘉兴地区青年越剧团来到上海,共舞台上演出了顾锡东编剧的《五女拜寿》,赢得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越剧界的广泛好评。
接着,在1月4日,上海越剧院成立了三团,由学馆毕业的43名男女演员以及一、二团部分青年演员组成。这标志着上海越剧院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2月11日至27日,全国副委员长陈丕显先生莅临上海,与市民共同欣赏了《李娃传》、《春香传》、《凄凉辽宫月》、《打金枝》的精彩表演,这些作品都受到了他的高度赞誉。
3月13日至4月3日,随着“中国上海越剧团”的名义,一支由袁雪芬为团长、张成之为副团长领衔的一行人踏上了香港的商业演出之旅,他们带来的作品包括《李娃传》、《春香传》、《凄凉辽宫月》及《三盖衣》、《归宁》,总共16场表演吸引了2.32万名观众。
在同一年度内,不仅徐玉兰当选为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且6月22日至29日期间,“越剧革新学术讨论会”也在本市文艺会堂召开,这个会议汇聚了来自沪、浙等地的人才和理论家,为推动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机遇。
此外,在11月17日至12月13日期间,“中国上海越劇團”以“红楼梦”为主打单元前往日本进行商业性表演,其中吴琛担任团长、郁仁民担任副团长,并有沈于兰、汪秀月等人参加这次海外之旅。在国内,则11 月22 日至12 月16 日举办的第二届戏剧节中,有两部作品由徐进与纪乃咸编写,由张少祥导 演,并由吕瑞英和赵志刚主持参赛,而另一部则是徐进、薛允璜与陈鸿钧合作编写,由张森兴导 演并由陈琦与张月芳领衔主持。其中,《花中君子》获得了一份纪念奖项,而12 月18 日至20 日期间,又有田汉自编自导自著的小说改编版《情探·阳告》,成为该季度最值得期待之一。
最后,在1984年初,即从12 月25 日持续到翌年1 月21 日期间,一支由袁雪芬率领的大型巡回队伍,以嵊县作为其“娘家”的目的地,从而展现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李娃传》、《春香传》及其他小戏。此次巡回成功接待观众达到了4.7万余人次,还吸引了来自四川、福建等省份兄弟单位的人士前来观看学习。此外,本年度还有一些重要访客如土耳其戏曲教授麦提昂德,以及美国国际儿童和青年协会中心代表以及驻沪各国大使馆官员夫妇等,他们对该年 上海 越 剧 院 的工作表示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