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红楼梦胡章灿与郑国凤的传奇对唱

在浙江嵊县的一个小村庄里,1921年12月出生了一位将生命和热情投入到越剧鼓板艺术中的男鼓师——胡章灿。他的故事,既是中国戏曲传统的见证,也是个人追求艺术卓越的历程。

胡章灿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打击乐,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不得不辍学当道士学过鼓板。1946年底,他来到了上海,进入了越剧界。这一年的岁月,让他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伴奏者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通过音乐为戏曲增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胡章灿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司鼓。他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多个著名戏院工作,为无数经典作品伴奏。在1950年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现上海越剧院前身)后,他更是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带到了教学层面。作为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的一名教师,他主教音乐班鼓板、打击乐、伴奏等课,并且积极参与编写相关教材。

1960年代初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胡章灿退隐了几年的舞台生活。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贡献自己的人生经验。在五线谱音符启示下,他创造了代音记谱方法,这一成果不仅提高了演奏效率,还推动了整个越剧界的发展。

1981年7月,当胡章灿正式退休时,他已经培养出了30余位学生,其中包括袁全欣、马武康等众多技艺高超的小弟子。而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不仅注重技术上的精进,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和感悟到越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今天,在回顾那些往昔岁月时,我们或许会发现,那些似乎平凡无奇的小事,其实都是构筑一个伟大传统之作的一砖一瓦。而胡章灿,无疑就是这段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星辰。他的名字,就像那永恒不变的地标一样,被铭记在每一次我们提起“ 越”、“ 剧”、“红楼梦”时的心间。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