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剧小百花十姐妹简介张咏梅的艺术之光

我,张咏梅,乃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主要旦角演员,也是国家一级演员。出生于江苏盐城。在1984年,当时我仅16岁时,我偶然间发现了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招生的广告,这份喜悦瞬间随之而去,因为广告上明确指出,只收上海户口的学员。我心中顿感凉意,但我并未就此放弃,而是与母亲一同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并在熟人的推荐下,最终成功报考。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展现自己,即便是在老师面前,我也毫不犹豫地先唱了《五女拜寿》中的茅威涛尹派唱段“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以及范派小生方雪雯、傅派花旦何英对唱“翠云仗义受了气,含泪劝我把家离”和“不怪小婢心势利,多留只怕惹是非”。我的表演自然轻松,没有丝毫暴露苏北口音,因此即使破例被录取,也算得上圆了我的越剧梦。

自从走上越坛以来,我一直热爱这一艺术形式,并且能够以纯正的越剧风味进行表演,这都是源于小时候喜欢戏曲,以及父母对我的熏陶。我在学校时期就是文艺骨干分子,而父亲曾在母亲所在淮剧团担任琴师和编剧,母亲则是一名著名的当家花旦,对越剧有着浓厚兴趣,她常带我去看戏,让我从11岁那年第一次观看《红楼梦》开始,就深深迷恋上了越剧。之后,《碧玉簪》、《五女拜寿》等戏让我学习到许多流派,使我决心报考更进一步。

进入上海戏校后,我攻读花旦专业,并专注于吕瑞英派,以勤奋好学为基础,加强基本功练习。在老师谢秀娟教授指导下,我首次扮演吕派开蒙戏,如《打金枝》、《穆桂英挂帅》、《九斤姑娘》,并接受吕瑞英亲自辅导。她认为我的乐感良好,有美妙的声音,不仅表现风格朴素自然,而且掌握分寸恰如其分,不做作。这种准则是我永远铭记和遵循的。

随后的几年里,在《西厢记》的红娘角色以及《桃李梅》的袁玉梅角色中,我展现了纯粹吕派风格,同时融合其他流派,如袁、尹、徐三家的唱腔,都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此外,还主演神话题材新编劇本《七叶花》,饰斗蛇妖七叶,在激烈战斗场景中展示武功技艺,无论翻跟斗或跌扑翻滚,都令人赞叹。

1997年,与赵志刚联袂主演古装喜 剧 《杨乃武》,饰毕秀姑,小白菜形象既形神兼备又让人难忘。2000年的古装轻喜劇 《梅龙镇》,饰李凤姐,将十六七岁少女活灵活现,是她塑造活泼开朗聪明机智少女形象的一个典型例证。而1998年的新版 《红楼梦》,与宝黛组合作,使她有机会博采众长,从袭人到紫鹃,她两种不同风格都受到欢迎,此举还扩展到了香港及新加坡地区。

近年来,由倩云撰写关于我的艺术生涯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喜悲均能创新的成功之作,为优秀吕派传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榜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