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余姚泗门镇的1916年春天,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诞生了一个将要改变历史轨迹的人物——吴翼。他的故事是一部关于艺术与坚持、传统与创新交织的传奇。
从1938年的上虞县电厂学徒到1941年的上海华艺业余话剧团演员,再到1946年的兰心大戏院工作,吴翼经历了无数风雨,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曾是浙东根据地四明山社会教育工作队戏剧股长,兼任导演,为民间职业越剧团、高升舞台排戏,为越剧增添了一抹红色的光彩。
随着时代的变迁,吴翼不断适应变化,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在1955年,他成为南昌市越剧团编导,一直担任至1989年退休。期间,他不仅参与了多部重要作品的编导,还改名为“越越”,在话剧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对于吴翼来说,最重要的是他对越剧深沉的情感和无尽承诺。他曾编导《杜鹃花》、《泪洒相思地》等多部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作为编导者的才华,也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保护和推广的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在,在中国文联会员、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常务委员、南昌市第四届文联委员身上的身份下,吴翼继续致力于推动越剧事业前进,让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芒。他的名字,就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人们的心中永远镌刻着。
正是这样的守护者,使得越剧能够健在,而我们则有幸见证并学习这一伟大的传统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