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年(1904——1983),原名刘善云、刘磊,字四明山樵,是一位杰出的越剧画师。他出生于浙江宁波,自小接触绘画,从父亲那儿学到了第一手的技艺。1916年,他在小学毕业后跟随父母来到北平,与戏剧界的艺术家们共同创作了一系列精美的画景作品。在1930年的上海生活中,他专注于古代绘画,为他的艺术风格增添了更多深度和复杂性。
回归宁波后,刘松年在宁波开明街开设了商业广告画店,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将艺术与市场相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一次回到上海,并加入了大舞台和老闸大戏院,担任了一名专业的幕间布景设计师。在丹桂越剧团工作期间,他负责设计许多重要场合的背景布,而在玉兰越剧团时期,更是凭借自己的卓越才华赢得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1952年,刘松年加入少壮越剧团,一直担任至退休。这段职业生涯里,他不仅不断提升自己对色彩和构图的把握,还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在1962年的某个日子里,当他被邀请到上海戏剧学院为舞美系学生上课时,他即兴挥毫而出,一幅虎形象鲜活生动,让在场所有人都赞叹不已。尽管他并非争名夺利之辈,却因其高超的手法和对艺术坚持,不断受到同行和学生们的尊重。
关于他的事迹,我们可以从《中国越剧大典》这本书中找到更详细的情节,那是一部由《中国越剧大典》编委会编著,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在2006年的9月份问世。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刘松年的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窥见那个时代无数伟大的文化工作者所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