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剧改革剧组探索越剧新篇章

在1968年的5月到7月,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要“彻底砸烂60年代怪现象”,其中包括越剧。浙江省在批判后,于8月底成立了浙江越剧斗批改干校,并抽调部分人员成立了越剧改革《红灯记》剧组。年底,该团正式命名为浙江越剧改革剧组,并逐年增加至157人。1974年2月,经浙江省委批准,更名为浙江越剧团。

该团在早期的演出中,由于受极左思想指导,在移植京劇《紅燈記》的過程中曾一度采用普通話念白和咬字,以及高亢激昂的唱腔,这些都导致了土京劇的產生,使得群眾對此提出了不少意見。在毛主席视察期间,他指出:“《半篮花生》这出戏很好;《跃进道上》中两个中学生的越劇味道唱出来了;”并对移植的《红灯记》进行了一定的批评。

经过四年的六次稿件修改和排演,《红灯记》最终保留了 越劇风格,並且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该团还演出了其他多部作品,如《龙江颂》,以及参加全国调演等活动。

1974年5月,《半篮花生》被拍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而1976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还有专门创作的大合唱歌曲。此外,该团还参与过多次庆祝活动和献礼表演,如粉碎“四人帮”后的欢庆活动,以及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联唱等。

70年代末,当政策开始放宽时,一些知名老演员开始回到该团工作。这段时期,该团还参与了一系列观摩演出大会,并首次将女小生、女老生扮演花旦和老旦角色上舞台。此外,还有许多现代戏及古装戏被重新排练并上 演,比如《九斤姑娘》等古装戏。

最后,在1979年4月28日,省委宣传部恢复了原有的编制,对于这一历史时期而言,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