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浙江省级越剧演出团体经历了重大调整与合并,原属浙江越剧院的两支团队,一团、二团正式更名为浙江越剧团,并在此基础上与院部进一步整合。其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代成立的浙江越剧实验剧团、后来的浙江越剧团,以及再后的分立为一、二两个独立的演出集体。这种组合方式使得90年代全省内只有这个男女共演的专业戏曲群体。
在不断适应改革的大潮中,该集团不仅坚持了其独特的男女共同表演和现代戏目特色,同时也勇于创新,将影视文化元素融入到传统艺术之中。通过设立影视部门,推动戏曲与影视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样的艺术享受。这项策略极大地提升了男女共演越剧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确保精品作品数量,该集团致力于创作和呈现高质量的戏目,不断丰富舞台表现力,以此来增强自身存在感并吸引观众。此期间,他们成功上演了一系列经典及现代戏,如《明月何时圆》、《孔雀街新潮》、《十字路口》等古装及现代话题性作品,再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生活实况。
该集团还积极参与国家级文化活动,如中国艺术节,并多次获得好评。在电视领域,它们制作了一批优秀的越剧电视作品,如《汉武之恋》、《巧凤》、《大义夫人》等,这些作品不仅赢得国内外奖项,也促进了越剧文化对广泛观众群体影响力的扩展。
近15年里,该集团荣获全国性的重要奖项40余个,其中包括“五个一工程”奖3次、“飞天奖”12次,以及其他多种荣誉。此外,还有超过100项省级荣誉被授予该集体,其成就尤其显著,在90年代前半期尤为突出。
随着时间发展,该公司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才,其中包括编导魏峨、钱林森、郭兵以及赵雪海;音乐家樊润河、谈声贤、何直伟;舞美设计师罗志摩、龚景充;排练辅导高佩和姚剑英;以及电视部门的一线导演梁永璋、张蓉桦和张志明等人。此外,还有许多杰出的主角如郁尚校、张志明、宋顺发等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实力的艺人阵容。
自1985年起至今,该组织一直由一系列杰出的领导者带领,其中包括魏峨、高效良、何贤芬及赵雪海。而1998年的合作项目《孔乙己》,特别是舒锦霞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这些成就都证明了这支队伍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始终保持着卓绝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