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陈群瑶在浙江省艺术学校遇见了越剧,2000年,她小学毕业时,虾峙文化站站长张红燕看中了她自小喜爱唱跳的特质,将她推荐到舞蹈班。然而,省艺校只招芭蕾班,而陈群瑶不适合芭蕾。张红燕随口提议让她试试越剧,那一年,小姑娘唱了一首儿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便进了复试。在陆舟敏老师的指导下,她学习了越剧曲目,并在半个月内完成首段越剧《貂蝉拜月》的演练。那是她的第一次接触越剧,只知道老师要她怎么唱,就这么一遍而过。
尽管如此,这13岁的少女开始了她的戏曲生涯。零基础,加上嗓音薄弱,在艺校7年的时间里,陈群瑶并不出众。她甚至考虑过改行,但最终决定先去温州越剧团待一年。后来,她转战杭州越剧团,与国家一级导演俞珍珠重逢,从此开启了在杭州新高度的职业生涯。
进入杭州 越 剧 团 的 第一 天 , 陈 群 瑶 就 被 这 里 的 氛围 所吸引,每一个演员都很用功,排练厅每天都有人在练,还专门请了声乐老师为演员练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当初刚入团时,她的声音小得跟猫叫似的,但经过老师的训练,现在声音已经增多很多,让她有更多自信心。
2013年8月,当中央电视台举办“2013越女争锋”大赛时,陈群瑶录制了一段自己最拿手的是《红楼梦·焚稿》一折作为参赛曲目。这次比赛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得机会。她跟着师父王志萍和杭州 越 剧 团 的 老 师 日 夜 排 练,从唱腔到咬字到表演,一点都不放过细节。在总决赛前夜,由于伴奏带出了问题,但是为了顺利比赛,她不得不临时向其他选手借用。而就在比赛当天伴奏带突然脱板,可是这并没有打乱她的节奏,她依然神情自若地唱完全段,最终以高分获胜。
面对这样的荣誉与挑战,陈群瑶说:“当时虽然神色未变,但其实心里非常难过。我作为一个演员,我总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最后,在反串环节中,以《胭脂》里的丑角毛大的角色出现——挑眉、耸肩、动作夸张但又拿捏恰到好处,这样的表演深受评委们赞赏,最终获得“2013越女争锋”专业组冠军。
现在,在今年4月即将上映的新戏《狸猫换太子》中担任女二号寇珠,为新的角色做准备。她正在为这个角色进行紧张且认真的排练。对于自己的经历以及未来的事业发展,陈群瑶这样说道:“我认为戏曲工作不好做,不仅要有热情,更要耐得住寂寞,也要守得住清贫。”
褪去荣耀后的生活,如今的陈群瑶回到了平凡之中,却依旧保持着对艺术事业坚定的追求和热忱,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幕后,都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执着和毅力继续前行。在那个充满传统美学与现代感染力的世界里,有一位27岁的小伙计名叫虾峙姑娘,他正以自己的故事讲述着戏剧生涯中的奇迹,以及那些看似平常却又异常艰辛的事情。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位传奇人物——林妹妹,或许他不是从天而降,但他的名字已经被写入历史;他不是独一无二,但是他的故事,却能激励千千万万人走向更远的地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