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这座古韵悠长的城市,越剧如同一股清泉,潺潺流淌在每一个角落。记者深夜赶往陈丹玲的家中,一路上秋风送爽,月色朦胧,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吴歌声,那是陈丹玲那颗深沉而又纯净的心灵之歌。
踏进家门,一阵淡淡的茶香迎面扑来,陈丹玲正坐在书房里细心地研读着关于越剧的资料。她的目光坚定而专注,每一次翻页都透露出一种对艺术无尽追求和敬畏的情感。记者轻声打断了她,她抬起头,用温暖而充满激情的声音说:“我对越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就被其迷住了。”
回顾那些年,她曾经自费筹演了一场大型越剧《家》,不仅花费自己近十万元,还招募演员、聘请导演、置办道具、裁饰等等。她母亲万掌珠眼中闪烁着泪光:“每天晚上都是深夜回家,看着她一天天憔悴,我也心疼得很。”但陈丹玲从未放弃过,她说:“哪怕把房子卖了也要办下去。”
拜师于俞新萍后,陈丹玲更加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她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还不断探索如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融合,让越剧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口味。在自费筹演的大型越剧《家》中,她甚至邀请唱京剧男演员,与他们共同创造新的表演风格。
对于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和热爱越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陈丹玲。但她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积极寻找解决之道。“我想去小学挑选小演员,让学习模仿能力很强的小学生也能从越剧中获得快乐”,她说,“只有不断改进传统戏曲,让年轻人参与进来,我们才能让越剧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