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雅仙,1928年生于上海,2003年逝世,是一位著名的越剧演员和一级演员,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的理事。她的原名叫戚爱英,祖籍浙江余姚。自小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在1941年进入上海陶叶剧团科班学习戏曲,并师从陶素莲、叶琴芳。在那里,她专攻花旦角色。
在1943年的春天,该剧团进入上海大来剧场作为班底。那时正值袁雪芬提倡新越剧,她们参与了多部经典作品,如《人海飘航》、《雨夜惊梦》、《香妃》等。在《明月重圆夜》中,她与袁雪芬、徐天红共同表演,使她逐渐成长为重要角色,并在越剧界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1944年毕业后,戚雅仙先与余彩琴、玉牡丹合作,再加入尹桂芳、竺水招的芳华剧团担任二肩花旦。之后,她又加入了玉兰剧团,与徐玉兰合作主演《香笺泪》,开始承担头肩花旦的角色。她的才华和精湛技艺使她迅速崭露头角,被誉为“袁派小花旦”。
随后,她加入竺水招领导的云华剧团继续发扬光大。在1950年2月组建合作越劇團并担任该團團長期间,她根据自身嗓音特点,对袁派唱腔进行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受欢迎的“戚派”唱腔风格。这一风格以其韵味醇厚、缠绵委婉和朴素深沉而受到广泛赞誉。
她擅长饰演温柔善良、多情女子,如白娘子王千金苏三王志贞蔡文姬等形象。她还曾获1954年的华东戏曲会展表演一等奖。此外,还拍摄了两部彩色电影《石榴红》和《卖婆记》,以及灌录的一张热销唱片《婚姻曲》。
在其艺术生涯中,戚雅仙主演过多部经典及现代戏,如《龙凤花烛》、《玉堂春》、《血手印》、《卓文君》、《王老虎抢亲》、《琵琶记》、《白蛇传》及现代戏《红色医生》(祝福)。1980年至1985年间出任静安越劇團團長,并且三次带队赴香港进行巡回表演。此外,还有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以及参加全国文代会等荣誉称号。她也是一直致力于文化工作,一直到晚期都保持着高超技艺,对后来的学者研究者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