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英,舞美设计一等奖获得者,苏州人,以1941年8月为生日。1957年,她踏入南京市联友越剧团学习戏曲艺术,并在南京市越剧二团、江苏省青年越剧团以及南京市越剧团担任演员。在80年代,她开始在表演之余探索化妆造型和服装设计,最终将这一兴趣转变为专业领域。她致力于多部戏曲作品的化妆造型设计,其中包括《哑女恨》、《汉宫怨》、《侯门之女》等。对于陶琪主演的《宝莲灯》和《祥林嫂》,她更是精心打造了完美的造型。此外,她还曾为京剧《醒醉记》的服装与化妆造型进行创作,该剧不仅荣获1994年的“五个一工程”奖,还赢得了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的殊荣。她的工作对其他戏曲形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淮剧《板桥纪事》、锡剧《少年华罗庚》以及淮海戏《月牙楼》,均因其卓越的造型设计而获奖。此外,她参与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如淮剧版的《小豆庄风情》,昆曲版的《朱买臣休妻》,扬州评弹版的 《梦幻情人国》,及锡腔版的小说改编影视作品,《梅颜》,都因为她的出色工作而受到赞誉。
此外,在第七届中国戏界盛会上,徐霞英凭借其在昆曲中角色李清照所展现的情感真挚与形象塑造,被授予最佳化妓设计奖。这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不仅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心理工作者,更是一位理论贡献丰厚的心理学家。在文坛上,她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关于参与创建〈醒醉记〉服装与彩饰过程的心得体会,以及关于骨折后康复经历分享,这些文章分载于不同时期的人文学术杂志。而她的论文探讨戏曲中人物面容特征及其意蕴,也被广泛传播和引用。
作为社会公民,不断地承担着社会责任,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在个人生活中,徐霞英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做出了贡献。同时,她还是各类社团成员,比如中国艺术协会、江苏省艺术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以及江苏省舞台美术学会等组织中的活跃成员之一。在这些组织里她不断地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为推动国家文化事业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