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越剧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传承,被誉为中外闻名的越剧之乡。1996年,它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称号。现在,该市拥有的民营剧团超过100个,而拥有常年性演出团队的就有30多个,这些团队每年都能完成8个月以上、450场左右的演出任务。全市从艺人员总数达到了3000人左右,他们既能够表演正统戏曲,也擅长于路头戏,主要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农村和集镇地区进行流动演出。在200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民营剧团共计完成15850场演出,并且取得了13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收入。
民营剧团运作过程中,大部分是通过自愿组建、自主经营、自备服装及舞台设备、自带伙食服务以及自定分配收益来组织活动。这类收入来源于广泛地区化和高频率化的演出模式。那些拥有稳定的台基能力,可以连续上演百余种不同剧目的常规性群体,每年的平均演出次数超过450场,有的一些甚至达到580场。
为了培育并推动民营剧团发展,嵊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以建设越乡文化名市为目标,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将越剧作为嵊州文化传统与特色之一,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桥梁与纽带,以及无形资产与财富。此外,该市还专门设立了“区社剧团管理组”,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对这类职业性的民间劇團进行政策引导、管理指导以及业务辅导工作。在提出的建设越乡文化体育特色城市战略以及实施建设越乡文化名市战略时,该市明确将培养民营劇團作为标志性的产业之一,并将其列入具体规划之中。
此外,还要求文化部门像重视国办劇團那样重视民营劇團,加大推动力度,使得无形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在市场上打响越乡品牌。此举不仅增强了嵊州市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风情的地方的地位,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职业的小型戏曲表演者们,嵊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是通过节会优势吸引相关业内人士参加本地举办的大型艺术节目展览,与其他地方建立业务联系;二方面,是成立专业的事务公司,积极拓展农村市场网络,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三方面,则是注重培养小规模经纪人的队伍,让他们参与到介紹和联络工作中去;四方则是加强内部资源整合,把更多形式融入到庆典活动或旅游景点内以增加观众基础;五方则是以人为本原则开展感情服务,比如热情接待和优质服务,从而增强他们对于政策理解力的认识,以及对组织结构设计及市场策略理解力的提高。
除了这些措施,还有一项重要的手段就是依据《营业性表演管理条例》全面实施相关证照制度,如申请表明登记等,以保证整个行业质量水平。而且,该城市政府还特别发布通知,对于提升这一领域产业化程度提出具体规定,并着手加强管理逐步规范促进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还建立起了一支由经纪人、大腕儿员工及热心爱好者构成的人才梯队机构,它们共同负责行业交流教育活动,加深同行之间相互支持合作关系,同时也是维护行业秩序的一个重要力量。而且,这里还健全了一个由各单位派遣的人事干部编制系统,让所有成员保持紧密联系,使得管理与服务形成协调一致状态。
此外,在教育培训层面上,由当地著名学术机构开设短期速成班,不断输送新血液给这个不断壮大的社区。而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技能但需要进一步磨练技巧的人员来说,又有针对性的短期免费培训课程供选择。此举鼓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使整个社区更加繁荣昌盛。至今已有800多人才加入到这个充满活力的世界里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说没有足够的问题意识,那么很容易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牺牲掉艺术品质,这一点仍然是一个挑战,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座城所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平衡,即既要赚钱又要做得漂亮。这一切都显现出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事实:不是没有市场,只是在乎你是否真正投身其中去努力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