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嵊县,这一地区性剧种的辉煌之旅始于清朝末年,具体时间约定在1906年前后。起初,它仅是一种名为“落地唱书”的口头传统,几位艺术家坐着与观众分享故事和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演变成了一场舞台上的盛宴,其中半农半艺的人们共同构成了小型的职业团体——“小歆班”。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所有角色均由男性演员扮演,他们使用一种独特的声音效果——竹板和竹节鼓作为伴奏乐器,这种声音既有节奏感又充满了力量。
然而,不久之后,一件重要事件发生了。一九二三年春天,一位名叫王金水的商人决定投资成立一个女子越剧队伍,并委托当地的一些男演员筹备这次创举。在嵊县施家岙的一个地方,历史性的第一次尝试得以实现。这支由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二十多名女性组成的队伍,是越剧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他们不仅打破了传统中男子专利的地位,更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艺术探索之旅,从而奠定了越剧成为我国重要地方戏曲之一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