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起源于清朝末年,约在一九〇六年前后,由两三人坐唱的“落地唱书”,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形式。这种地方剧种最早由半农半艺的职业“小歆班”带来,他们中的脚色全由男演员扮演。而伴奏乐器仅有一个竹节笃鼓和竹板,这种独特的声音也被称作“的笃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九二三年春末,在嵊县施家岙,一位名叫王金水的商人委托了男班艺人成立了越剧第一副女子科班。这支女子队伍中包括了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二十多位学戏的人才。从此,女子越剧这枝幼芽破土而出了,它标志着越剧艺术文化的一次重要变革。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越剧已经成为我国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其独特的情感表达、优美的旋律以及精湛的手法赢得了广泛赞誉。在今天,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传统古装的大型戏曲,还能体验到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小品,更是让这一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尽管历史悠久,但越剧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魅力,并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里,我们可以看到越剧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特色的大师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