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奇缘江西小百花越剧团名单编导之吴琛

吴琛(1912~1988),一位杰出的导演和戏剧家,他的生活轨迹如同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璀璨点缀。江苏无锡人,原名吴朝琛,别号魏于潜、殷鸣慈等,这位文艺界的翘楚曾在大同大学肄业,其对于爱国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早已在学生时代就被深深植根。

1933年5月,他加入了左翼戏剧家联盟,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在此之前,他经历了一段充满思想启蒙与艺术探索的岁月,那些鲁迅、邹韬奋等文学巨人的作品,如同指南针,为他指引着前行方向。在上海,他不仅创作了《寒夜曲》、《甜姐儿》、《钗头凤》,而且以其卓越的导演才华执导了《李秀成殉国》、《日出》、《原野》,成为话剧界“四小导演”之一。

1947年,受地下党派遣进入丹桂剧团和玉兰剧团,从事新越剧改革工作,并担任剧务部主任。他执导的《国破山河在》获得了田汉、洪深、熊佛西、安娥等文艺界人士的一致好评。随后又创作并导演了多部越剧新作,如《吴山点点愁》、《风潇潇》、《风尘双侠》、《李信与红娘子》,这些作品为越剧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1949年上海解放之初,吴琛不仅担任玉兰剧团副主任,还兼任上海戏劇專科學校(今上海戲劇學院)的歌舞劇科主任,并参与组织宣传队,以迎接解放。此后,他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在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对多种地方戏进行辅导加工,使得许多优秀影片获奖。此外,他还曾是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戏改处辅导科长,以及华东戲曲研究院艺术室主任。

1956至1958年间,作为班主任协助苏联专家排练莎士比亚名著《无事生非》,展现出了他对世界古典文学的尊重与理解。自1955至1966年间,在上海越劇院担任各种职务,其中包括编写历史及传统戲劇,並負責主要編導代表作如《祥林嫂》()、《西厢记》()及傳統戲「十一郎」。

1979年起,又先後成為上海越劇院副院長兼總導師,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培養青年後輩上。而到了1985年,他正式成為該院藝術顧問;直至去世前的1987年,即便病体不佳,也仍然冒風冒雨為刚毕业的小伙伴们指导新版戲 《梨香院》的創作與表現。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他的个人履历,更是中国现代话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