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琛(1912~1988)是一位杰出的导演和戏剧家,他在中国戏剧界的贡献无人能及。他的名字与新文艺运动紧密相连,曾经是左翼戏剧家联盟的一员。在上海,他积极参与话剧的创作和演出,不仅自己编写了《寒夜曲》、《甜姐儿》、《钗头凤》等三部优秀话剧,还执导了多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如《李秀成殉国》、《日出》、《原野》,并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被誉为“四小导演”之一。
在1947年,吴琛接受地下党派遣,加入丹桂、玉兰两大越剧团,并担任剧务部主任。他不仅改革了越劇,更执导了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如《国破山河在》,这使得他受到田汉、洪深、熊佛西、安娥等文化名人的广泛赞赏。此后,他又成功地引领了越劇新篇章,以《吴山点点愁》、《风潇潇》、《风尘双侠》等作品,为越劇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
随着上海解放后的时代背景变化,吴琛继续担任各种职务,其中包括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工作人员,以及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戏改处辅导科长。在1952年的全国戏曲会演中,他对多种地方戏进行了改进,使其成为优质表演获得奖项。随后他又担任过上海戏曲学院表演师资进修班班主任,与苏联专家共同排练莎士比亚名著《无事生非》,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从1955年至1966年,吴琛历任上海越剧院艺术指导、副院长助理以及副院长,在这个期间,他负责全院艺术生产,并且是代表作如《祥林嫂》、《西厢记》(根据古典小说改编)、红楼梦》的主要编导之一。此外,还有历史题材如《则天皇帝》(关于唐代女皇武则天)、传统题材如十一郎(基于民间故事)的创新制作。这一时期,也见证了他对青年扶持培养上的重视。
1979年至1985年间,作为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兼总导 演,他致力于培养下一代青年演员。而到了1987年的末尾,即便身体并不健康,但他仍然带病冒暑,为刚毕业的小伙伴们操心,他们即将上台亮相于新创作之作——梨香院。这段旅程充分展现了他的坚韧精神和对艺术事业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