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秘籍浦菊初虚拟道具的开创者

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道具制作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技术工人。出生于江苏无锡县后桥镇,他自13岁起便在上海鸿生灯彩店学习灯光设计,之后继续在此工作直至成熟。1954年12月,浦菊初加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并随后转到上海越剧院担任道具组组长。在这一角色中,他不仅从传统的纸扎技艺进阶到了舞台道具制作,更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为越剧节目增添了新的视觉效果。

当时,大型道具如龙椅、古代椅子以及台子通常由木匠精心雕刻而成,这种做法既耗时又昂贵,而且运输上也极为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浦菊初创新思路,将传统雕花工艺替换为纸浆及立粉盘花制品,使得大型道具更加轻巧且经济实用。他还成功地采用石膏模具和纸浆脱胎技术来制造台座,从而取代了之前繁琐的制作过程,这些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早期越剧中的小物件,如花瓶、玻璃杯、酒壶等,都使用真实物品进行演出。但是,由于这些物品容易损坏且重量较大,浦菊初又一次展现了他的创新精神。他改用纸浆脱胎或纸板制成杯盘、花瓶和酒壶,同时利用透明纸脱胎制备灯罩,以达到与真实物品相似的效果。

他不仅如此,还与同事们共同发展了一套全新的越剧道具制作方法,其中包括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脱胎法和刻版法。这套方法使得越剧道具更加轻巧美观且牢固,便于搬运,又能保持其真实之美。同时,他还培训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工作者,让他们学会如何高效地制作这种独特风格的舞台装饰。此外,由于他在工作上的卓越表现,被评为上海市文化局先进个人。他的一生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产生深远影响,是我们今天能够欣赏到那些精致细腻、高超技艺的舞台装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