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道具制作领域卓有成就的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后桥镇,早年在上海鸿生灯彩店接受了精湛的工艺学徒训练,并在那里磨砺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1954年的冬季,他加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随后转到了上海越剧院担任道具组组长。这一职位不仅要求他从传统纸扎技艺中超脱出来,更是对他个人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浦菊初投身于改进舞台道具制作的实践中,他致力于探索和创新,以求解决原来大型道具如龙椅、古代椅子和台子的制作问题。这些原本需要雕刻木匠多时而耗资巨大的物件,被他巧妙地用纸浆及立粉盘花取代,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成本和重量。在更深入地研究表演艺术需求后,他成功地运用石膏模具与纸浆脱胎法来制造台座,这种方法既保持了传统风格又节约时间和资源。
对于小型道具,如花瓶、玻璃杯、酒壶等,浦菊初进一步革新,用纸浆脱胎法制成杯盘、花瓶,以及透明纸脱胎法制造灯罩,使得这些原先使用真品的小道具也能达到惊人的真实效果。他不仅停留在个人创造之上,还与同事们合作建立了一套全面的越剧道具制作方法体系,即包括但不限于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高级塑料板材切割加工以及刻版印刷技术等,这些都为越剧提供了一种新的美观且耐用的物质基础。
他的贡献远未止步,在培训方面,他教导并指导了6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剧院和剧团的人员,让他们学会如何自行制备各种类型的舞台道具。因此,在其职业生涯中,浦菊初曾被评选为上海越剧院以及市文化局颁发的“先进个人”。1975年5月,他移调至上海市舞蹈学校工作,并一直到1980年12月退休,为该校带来了宝贵的人才培养经验及知识积累。此外,由於他的貢獻,這個領域也不斷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