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道具制作领域卓有成就的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后桥镇,自幼展现出了对灯光艺术的热爱和天赋,他在13岁时成为上海鸿生灯彩店的一名学徒,并且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训练直至满师。在1954年12月,浦菊初加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随后转到了上海越剧院,在那里担任道具组组长。
浦菊初不仅是一名技工,更是一位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人。他将传统纸扎工艺与现代舞台道具制作相结合,不断摸索并掌握了舞台道具的规律。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他成功地将大型木制品如龙椅、古代椅子、台子等替换为更加轻便且经济实惠的纸浆及立粉盘花制品。这一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在小型道具方面,浦菊初同样推翻了以往使用真实物品作为演出的做法。他采用纸浆脱胎、纸板制作杯盘、花瓶、酒壶等,以及透明纸脱胎制成灯罩,这些都能达到原物质似的效果,但更为方便易行。此外,他还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制作越剧道具方法体系,包括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脱胎法以及刻版法,使得越剧道具既美观又牢固,又能够模仿实际物体,以此形成独特而优雅的艺术风格。
浦菊初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高手,也是教书人的典范。在他的带领下,一共培训了60多人次,他们来自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剧院和剧团。由于其杰出的贡献,他被评为了上海越剧院和市文化局先进个人。1975年5月,浦菊初调到上海市舞蹈学校工作,并在1980年12月退休。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无数珍贵的经验和智慧,为后来的世代提供了宝贵的心血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