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范派的唱腔魅力浦菊初虚拟道具的创始人舞美大师

浦菊初(1920-1994),一位在越剧道具制作领域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故事起源于江苏无锡县后桥镇,13岁时,他便踏上了学艺之路,在上海鸿生灯彩店当学徒。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灯光技术,更是对戏剧道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4年,他加入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并在此基础上转至上海越剧院担任道具组组长。

浦菊初致力于改革传统道具制作方法。他意识到,以往的大型道具如龙椅、古代椅子和台子,由木匠精心雕刻而成,这种做法既耗时又昂贵,而且运输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浦菊初通过不断的实验,最终成功地将这些大型道具改造成纸浆及立粉制成的模仿品。这不仅减少了重量和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搬运效率,使得更为复杂的舞台设计成为可能。

他还革新了一系列小型道具,如花瓶、玻璃杯、酒壶和灯罩等,而不是使用实物。他采用纸浆脱胎法制造杯盘、花瓶和酒壶,用透明纸脱胎制成灯罩,使其看起来几乎与真品无异。此外,浦菊初与同事们共同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纸浆法、立粉法、纸扎法、脱胎法以及刻版法。这套方法使得越剧道具更加轻盈美观,同时保持其牢固耐用性,从而形成了独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格。

他的贡献远未止步,他还培训了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剧院和剧团的人员,让他们学会如何创造出这样的神奇效果。由于其卓越表现,浦菊初曾被评为上海越剧院及市文化局先进个人。在1975年5月,他被调至上海市舞蹈学校工作,在1980年12月退休前,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艺术形式向前发展。

Similar Posts